物质奖励可以激发店员的工作热情,但物欲也可以催生一些不好的现象,如过火的“终端拦截”、不公平的分配机制、促销员不合理荐药……此时,我们应该警惕,别让无止境的贪欲毁了自己。——编者
一次,笔者去一家药店购买治疗腹泻的药品,本来打算买一盒“PPA”,但走近柜台时却发现腹泻药多达六七种,正琢磨着该买哪种时,一位营业员热情地向我推荐了一种西药,“尽管价格稍贵点,但效果很好”,她介绍说。可我觉得没有必要花十多元的高价买她推荐的药品,但就是没发现价格低廉的“PPA”。正犹豫不决时,旁边中成药柜台的一位营业员向我招手,说她那里有价格适中的中成药,并向我推荐了一种,还说那种药价格便宜,而且适用于各种腹泻。可我看完说明书后却发现,该中成药根本和我的病不对症,便对她说,“我只想买一板‘PPA’。”立刻,那位营业员便对我丧失了“兴趣”,转身招呼其他顾客去了。
不得已,我又返回刚才的西药柜台,询问营业员是否有“PPA”?营业员懒懒地说:“当然有了。”说完,她从柜台下面的一个角落里拿出药,冷冷地问我:“要多少盒?”我说只要一盒,她小声嘟哝了一句:“随你的便”,就不再理我了。
走出这家药店,我不由得开始担忧起来:那两位营业员的服务态度固然不好,但更可怕的是,她们身为药店营业员却担当起厂家促销员的角色——把价格低廉、利润微薄的药品放在不显眼的角落;对利润较高,或能带来某种“好处”的药品则不遗余力地推荐,根本不管药品是否对症。
实际上,作为一种有效的促销方式,“终端拦截”一直被一些药品生产厂家所看好。他们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,用“返利”和“提成”来刺激药店和营业员荐药的积极性,此举可以理解,毕竟每个生产厂家都希望能卖掉更多的药品,而每一家药店也都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利润。但是,至少要有一个底线——保证所推荐的药品安全、有效。一旦逾越了这个底线,必将后患无穷。以笔者的经历为例,不对症的腹泻药或许并不能造成太大的危险,但是更严重的疾病呢?如果仍然是这样无原则的推荐,不仅会给用药安全埋下隐患,久而久之药店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,进而失去顾客。如果等到门可罗雀时再想起补救,恐怕就为时已晚了。
因此,笔者希望,药店在帮助制药企业进行“终端拦截”时,一定要以保障患者用安全为前提,否则难免惹火烧身。